以郑世安的手段,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把消息传递出去,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洛阳老宅的家人奴仆,终归对郑世安更亲近一些。
而崔道林虽说是当家作主,在老宅的仆人眼中,始终是个外姓人。
宗族的力量,强大无比。崔道林就算是再有手段,但想立刻掌控老宅,却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那天津桥街市的住户,也算是老郑家的人。世代居住于天津桥下,和老宅里的人休戚相关。所以这边郑世安只一吩咐,就立刻有人去通报。
对郑言庆来说,洛阳城里的事情,和他已基本上没有关系。
早早的就睡下了,郑世安和郑为善则在外屋推杯换盏,一直到晨鸡报晓,才算结束。
第二天天一亮,郑世安就带着言庆离开洛阳老宅。
郑言庆也没什么行礼,只牵上了那头青驴,随着爷爷出洛阳城,往田庄方向去了。
田庄方面,也得到了消息。
这田地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情,如果天津桥的人搬过来,许多佃户就不得不面临无田可种的问题。所以,郑世安祖孙一到田庄,佃户们立刻闻风而至。
“老管家,我们为郑家种了几十年的田了,怎么突然间要赶我们走?”
“是啊是啊,要是不让耕地,我们可怎么办啊。一家子老老少少,可全凭着这些地过活呢……老管家,您可得给我们做主,这件事情,你可不能不管,否则我们就没活路了!”
佃户们七嘴八舌的叫嚷,郑世安脸色阴沉。
“此事不归我管,如今这洛阳做主的,是崔道林崔管家,大家若不满的话,可以找他说去。我只是负责安置……不是我不愿意管,而是我管不了,也没法子管。”
人群顿时沉寂下来。
许久之后,有人突然大声说:“咱们别为难老管家,找崔道林评理去。”
“没错,找崔道林评理……”
看着佃户们群情激奋,郑世安不由得一蹙眉。
“言庆,这样会不会闹出乱子?”
“爷爷你别管了,这件事和咱们没关系。
崔道林不是说了嘛,只要您管好田庄,把天津桥的人安置妥当就可以了,你有何必操心?崔道林若出面解决,恐怕在崔夫人那边也不落好;不解决的话,大公子也不会给他好脸色。只能说,这个人能力有限,怎么着也追究不到您头上。”
不知不觉,郑世安已经把言庆当成了主心骨。
听郑言庆这么一说,当下轻轻点头。
没错,这件事和自己没关系,又何必操心?大公子既然不信任他,如果他冒头出来,说不得还会让大公子误会。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和他没有关系。
想到这里,郑世安立刻让人赶车,缓缓驶入田庄。
正如郑言庆所说,当天下午,天津桥的住户和田庄的佃户,就找到了崔道林质问。
同样也如同言庆所预测的那样,崔道林非常粗暴的拒绝商谈,甚至还请来了洛阳衙门里的公人出面,把人群强行驱散。罢天津桥街市,驱逐天津桥住户,修建酒楼乐坊,是崔夫人的主意。崔道林可不会冒着得罪崔夫人的危险,和这些人商议。
在崔道林眼中,这些人不过是一群贱口罢了。
原本以为,众人会再闹一场。
可是在洛阳衙门派人驱散了人群之后,不管是天津桥的居民还是田庄的佃户,一下子沉默了,没有人再来闹事。崔道林暗自得意,一群贱口,还敢和郑家抗衡?
郑言庆听说之后,却笑了……
“爷爷,你看着吧,这件事还没完!”
郑世安也是连连冷笑,连夜写下书信,派人送往荥阳。
这件事情,必须要让郑大士知道。而且郑世安必须要把这关系撇清,否则麻烦无穷。
别看郑世安识字不多,可如果说心眼儿,他可比崔道林强百倍。
――――――――――――――――――――――
田庄一切正常,至少从表面上看,很平静。
郑家田庄有一百多户人家,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是靠着给郑家种田讨生活。剩下三成,有的是享有露田,还有的则依靠渔猎为生。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以洛阳为中心,四面八方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龙门山等十几座山脉;河渠密布,伊水、洛水、清河、涧河七八条河流流经洛阳。
自古以来,这洛阳就被称作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小小的郑家田庄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
不过他们大都是依地势而建窑洞,一坑十窑,这也是当时河洛地区的主要生活方式。
这坑,就如同后世的大杂院一样。
之所以如此居住,一方面是因为地势所迫,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生活所逼。
住这样的窑洞,花费比之建造砖瓦房要便宜许多,而且居住很舒服,是贫苦人家的第一选择。
郑世安当然不可能住坑窑。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