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学生代表提问环节。
一名京城大学的大四的学生代表问:“叶老师,您被称作创意大师,都说您创意无双,那么这些创意是怎么来的?您平时是怎么想到这些创意的?”
“灵感源自生活,创意也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自己的创意却都可以找到出处。”
“我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逛街的时,遇到找不到公厕的尴尬情况?”叶秋笑着问道。
“我遇到过!当时因为太急了,可是因为没有经常去那个步行街,结果找不到公厕,最后只能找了一家餐厅,硬着头皮进去上洗手间。”
“从这个事情上,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
台下的学生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叶秋突然说到这个找洗手间的事情,到底是要说什么?
不过,同时也让他们好奇不已,难道找洗手间也联想到什么创意?
“很多时候,我们去一家餐厅用餐,使用餐厅的洗手间,很理所当然,可是如果只是为了上洗手间去一家餐厅,大家觉得餐厅方面会不会制止?”叶秋又问道。
“如果我是餐厅的人的话,我想我肯定会制止,毕竟,如果不制止的话,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使用餐厅的洗手间的话,那么必定会增加运营成本,而且如果大家都这么做的话,肯定会影响到日常经营。”一名京城大学的学生说道。
叶秋不置可否道:“作为广告人,从品牌管理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大家不觉得这是一种利用群体影响的无须人员参与的市场营销吗?”
“首先,从我们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到一家餐厅上厕所这现象。
当我欲要进入这家餐厅的洗手间方便的时候,在想去较近的同类型的餐厅可以吗,可是我只听说这家餐厅的卫生间是“公厕”,而且里头的条件还不错(卫生打扫得跟客厅一般,有免费的纸,以及带有花香味的洗手液等),工作人员决不会阻拦,没听说过另外一家餐厅也这样,因而就多走几步到了这家餐厅门口。
站在这家餐厅门口,我们会不会下意识的还在思量我是否应该叫杯可乐或者消费一些东西,才有理由进去“撒野”。然而,如果真叫了可乐,待饮用完后在如厕,怕是我的膀胱承受力没那么强大,所以,怀有戒备和好奇心就进去了。当然,如果这个过程是畅通无阻的。
这个行为,是群体影响的作用,或者从中国文化的角度上讲,叫群体认同。如果一家餐厅在其“公厕”的口口相传的基础上,建立了为民众服务的信誉!是不是可视为口碑营销提升品牌美誉度的一种手段。
其次,普遍撒网,网罗潜在消费者;无形收网,网住合格有效市场,能食用且想食用的并有购买能力的群体。潜在消费者,即对这家餐厅的食品和饮品有兴趣的群体。进入餐厅洗手间方便的人,大部分人了解其营业内容,或者说部分人对其食品有兴趣的,才明白那边有“公厕”。
当然作为不知情者,进入其营业场地,至少会对其产生好奇感,为下一次消费体验奠定基础。”
那么,这个时候,大家还会认为,餐厅应该制止这种行为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