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入院门,开到别墅正门台阶之下,一身中将戎装的杨斌,在邓文仪热情的招呼下钻出车门,急忙道谢,随即快步上前,面向笑容可掬的蒋介石,举手敬礼:
“川湘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警备司令杨斌奉命向委座报到!”
蒋介石愉快地点了点头:“一路辛苦了,来来!进去吧,这是私下见面,不用这么拘束,先吃个便饭,吃完我们再好好谈谈。”
杨斌恭敬致谢,跟在蒋介石身后半步进入大门,很快看到里面正在一起聊天的尹继南和久别的曲慕辰,还有熟悉的保定师兄张治中和杨杰等人。
尹继南和从参谋本部第一厅临时抽调而来担任军官团教官的曲慕辰见到杨斌,惊喜不已,两人上前与杨斌亲切见面,问候良久才记得是在蒋介石家里,歉意地向已经坐下的蒋介石、杨杰、张治中等人点点头,在侍从的引领下,分别就坐。
整个晚餐期间,没有任何人多说话,可只要一开口,谈的都是公事。
张治中由于与安毅时常有书信往来,师生之间经常就某一问题通过书信探讨,因此对川南政府特立独行的那一套颇为熟悉,问了杨斌几件新政和重点工程的进展,对杨斌的能力极为赞赏。
杨杰则对设在叙府的士官学校非常重视,聊了一下,借此机会告诉杨斌:中央政府和军委已经同意德国人请求,由德国军事院校两名教官、中央军事顾问团两名德籍顾问和三十名德国陆军优秀学官组成的军事代表团,将从十月一日开始,到设在叙府的中央陆军士官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事交流和观摩。
杨杰说完补充道:“如果时间允许,届时本人也将率领陆大一批新学员到叙府,与安毅等将领亲自授课的高级班学员展开交流,特别是战术研讨方面的交流。
“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大军事院校中,只有士官学校编写了全套的战术专业教材,其中对淞沪抗战和华北抗战各次战斗战役的记录最为全面,资料也最为翔实,不但包括我中央军经历的每一次战斗,还有东北军、晋绥军、西北军和当时的抗日同盟的历次战斗情况,听说时间跨度最早追溯到‘九一八’战前,最晚也到停战协定签署后吉鸿昌、方振武等部的几次对日战斗,兵种战法涉及到地面部队、航空部队、防空部队等多兵种联合作战。
“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军事著作,足以填补我军教育的空白,对以后的对日作战有着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只可惜至今为止,我仍然没机会看到这本书。”
众人听了杨杰的话,全都关注地望向杨斌,一直不吭声的蒋介石眼里也多了几许询问的意思。
杨斌擦了擦嘴,如实说来:“耿光兄说的这本书,小弟已经看到了,虽然只是战术专业试行教材中的第四册,却被列为高级班重要的一门考试功课。这本三十多万字教材的主编正是安将军本人,编者包括顾长风、谢驰、赵瑞、刘卿、方鹏翔、展到等十余名将校和一批基层指挥官,其中对战时政治工作、军需后勤应急对策的陈述与总结,非常独到和详尽。
“前几天我听安将军说,想把这两部分拿出来另编成册,加上北伐以来我军诸战役和典型战斗中的相关范例,合编成士官学校四大专业的必修教材。安将军对军队政治教育和军需后勤工作非常重视,估计也是这本新教材迟迟未能正式编定的原因之所在。”
杨斌这一番对安毅及川南将校故作疏离的话,让众人听了兴趣大增,张治中很想就此教材的推广请示蒋介石的意见,但慎重的张治中四下看了一眼,选择了稍后单独请示。
蒋介石难得地停止用餐,赞扬士官学校在专业理论和实战总结方面的融合教学做得很出色,对士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日益扩大的名气也非常安慰,最后感叹地说还是安毅有眼光,四年来选拔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低级军官留学德国各军事学校,总数已经高达一百多人,估计这一两年,第一批学员就会学成回国,再过几年,士官学校的师资力量必将是全军各校之冠。
蒋介石的一番感慨,让众将深深地体会到他此刻的矛盾心情,于是在接下来的进餐中,没有人再说话,晚餐也因此很快结束。
众人小聚片刻,陆续告辞,杨斌如所有人预料的那样,被蒋介石请进房间,单独谈话,只有张治中和杨杰知道,从今天起杨斌将作为军官团教官之一留在庐山,至于蒋委员长要留杨斌多久、又谈些什么,谁也不敢妄自猜测议论。
坐在书房前厅的沙发上,杨斌始终保持他惯有的军人姿态。今天中午他到了南京军委报道才知道,“临时会议”改在庐山召开,到了庐山又从迎接的邓文仪嘴里得知,“临时会议”原本就是针对四川内战如何善后等问题召开的,因川中局势突变,还需要等待何应钦从四川回来才能举行。
杨斌不知道邓文仪所说的“因局势突变”指的是什么,但杨斌知道肯定会与自己效命的川南有关,而且事关重大,否则,蒋委员长不会请他共进晚餐,也不会在晚餐之后把他单独留下,更不会在四川局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突然以临时会议的命令把自己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