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娘是官宦之女,她的爷爷罗方是一位有远见的士大夫。
当年,他还在海州当地方官的时候,大宋朝廷要求在该地设置三个盐场,罗方却认为这样做并不方便地方,于是拒绝这个要求。
朝廷觉得罗方不可理喻,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一位转运使亲自来到海州,决意要执行设置盐场的命令。
但是罗方却和转运使犟上了,就是不同意,其抗论排沮甚坚。
那个时候,海州当地的百姓却很支持转运使,认为国家工程必会让地方民众受益,所以人人都希望能在当地设置盐场。
他们纷纷拦住罗方,都说设置盐场能给当地带来很多便利,以至于男女老少齐上阵,形势一时间很紧张,眼看着就引发群体性事件了,
罗方单独一人走进百姓中间,他站在高处,耐心地向着百姓们解释道:
“你们根本不知道长远之计,转运使在我们这里设置盐场,虽然从近处来看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朝廷设置的盐场不怕供应不足,而在于销售不出去,到时候盐产量过大,销售不出去,这个恶果三十年后才显示出来,到时候你们等着瞧吧!”
罗方在当时还是有一定声望的。
前几年曾经碰上朝廷向海州征收制作弓弩用的材料,海州历来不生产这些东西,民甚苦之,所以当地老百姓请求用海产品鳔胶来替代。
罗方却有先见之明,说:
“官家和朝廷都知道我们海州不生产弓弩材料,这一次只不过因为战场临时征调而已。
如果用土产替代,让朝廷觉得海州盛产军用原材料,于是年年征调,到时候就没完没了……虽然我能得到上等的课评,但是留给地方的会是无穷的麻烦,扰民甚重!”
于是他坚决拒之!
百姓由此德之……所以,罗方的话语对百姓来说,还是有一定力度的,百姓不得不听服。
罗方在职的时候,海州始终没能设盐场,等他离任之后,转运司终于如愿,在海州设了三个较大的煎盐基地。
后来。海州一带因盐场有利可图的原因,大宋政府一直大力征税征兵役,同时盗贼蜂拥,比过去更多更频繁,民众苦不堪言。
一直到前几年,恰恰是三十年左右,流求岛的海盐扑天盖地一般运来……海州盐场里的海盐只能像山丘一样堆积,亏欠得很厉害,债务常年积累,导致很多人破产!
这时,有海州百姓想起罗方当年的话语,便纷纷去到罗方的老家,位于两浙西路的吕城,想找寻到他,以求对策……然而他那时已经做古,其坟头之草,已经尺余了。
罗方之子罗援,也就是罗娘的爹爹,却是一个空言无物,志大才疏之人,最后只是在当地县衙里当了一个押司……
罗娘小时候就深得罗方之喜。
罗方致仕回乡后,但凡有闲暇之时,必授技与之……包括经论诗词,琴棋书画等等在内,百般千样,无一不教。
罗娘天生聪慧,常常是一学就会,再二再三便已经熟稔于心,有些专业,非请专业人员来教不可。
罗方常常感叹道,可惜我家罗娘是个女儿身,无功名得利之法。
罗方一生清廉,家资不多,他见自己的儿子罗援不过是中人之才且碌碌无为,便想为孙女留下一些钱财,以防将来会有窘迫之时。
那时,罗方对罗娘说道:“留下钱财,不过十年之用;留下宅田,不过三十年之用;留下名声,可流传百年……”
小小的罗娘回应道:“若有经世之策传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