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典那尖瘦的脸颊上,那皱缩的皮肤明显地跳了一下。
“鹤洲,何出此言啊?”朱大典缓缓问道。
于是,刘泽清将当日与李啸的争执简略地讲了一遍。
当然,他没有实话实说,而是罔顾事实地刻意强调李啸作战碌碌无为,却还一味与自已部下郑隆芳姚文昌两人争功。刘泽清认为,李啸如此桀骜不驯,若骤得高位,其心定会愈发骄纵,到时,更是会不听上级命令与差遣。
朱大典眯起了那有如刀刻般地三角眼,窄窄的眼缝中,一道冷光一闪而过。“那依鹤洲之意,李啸当如何封赏为好?”
“大人,依在下愚见,升李啸为试百户足矣。那李啸现在官身不过为暂代署总旗,尚未得朝廷正式任命。升其为试百户,已是连跨两级,足表封赏之意了。”刘泽清拱手向朱大典言道。
朱大典闻言沉吟,随后,缓缓拈须言道:“李啸立此大功,在我山东之军中,亦是难得。此功若上奏朝廷,朝堂定会闻捷一振,陛下亦会极为欣喜,从而对我军之催促压力会减轻不少,粮秣军械也会供应得更及时。现在剿叛非常之时,更是需要勇将立功之际啊,若刻意压低李啸之功,只恐寒了辛苦作战的将士之心。”
“可是大人,在下认为,升赏不可急于一时,若那李啸因功而骄,失于管控,此亦为不可不防之患矣。若其他将领起而效尤,那时又该如何处理呢?”刘泽清急急而道。
朱大典长叹了口气,一阵沉默。刘泽清的话,虽有挟私报复之嫌,却也是有些道理的。最终,朱大典在给朝廷的上报文件中,将李啸的升赏改为正百户,李啸下属有功之将领升为小旗官,并为他请了赏银五千两。
当然,在这封上奏的报功信中,朱大典本人才是这次作战的主角,而李啸不过是一名执行命令的配角,他更是刻意强调了自已如何统领大局,运筹唯幄,如何深得将士之心,最终属下总旗官李啸根据朱大典所定之计策,诱敌而出,全歼敌兵五百精锐以竟全功。
朱大典写完,仔细地从头至尾看一遍,心下极其满意。随后,朱大典让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此信上报朝廷,他思考了一下,随即又派人去报知今日正在招远县视察当地军备的监军高起潜。
朱大典让传令兵唤入旁帐休息的李啸,告诉了他最终确定的升赏结果,并对他说,现在战事紧迫,朝廷对此战轼定会极为看重,估计不日兵部就会下发升官的命令与赏银。
李啸脸色平静地拱手致谢:“巡抚大人如此赏拔,下官由衷感激。“
朱大典脸上挤出笑容:“李总旗,哦不,现在可以叫李百户了,不必过谦。若我大明将士皆若你军一般英勇善战,山东战事早以平定矣。还望李百户日后更要还激励士卒,再立新功,尽心为朝廷,为皇上分忧方好啊。”
李啸拱手抱拳:“在下敢不为命是从。定当朝乾夕惕,报效朝廷。”
从朱大典帐中出来后,李啸脸上却是极为平静,只是上官云杰听闻李啸只是受封百户,却是一脸愤愤不平之色。
“哼,这朱大人也是个小气之人,主公仅凭自身几百军兵,苦心设计,立得这般大功,竟只封百户,真真让人齿冷!”上官云杰摇头而叹。
“云杰,何必如此看重这朝廷官位,如今乱世,我等自有大把机会去取此功名,何必急于一时,相比官位,我更希望赏银能足额下发,以解我忧啊。”李啸脸色凝重地说道。
两人本打算去见一下千户黎应笙,结果得知黎应笙全军已调离登州城外,现驻在登州与黄县交界之处的黄水河边。李啸闻言,嗟叹不已,只得做罢。
李啸与上官云杰将那些首级与陈友尸体留下后,便欲拉着板车返回高龙堡。方离开登州大营门外,忽听得背后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喊道:“李啸,请留步。”
李啸回头,随即大笑,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辽东游击吴三桂也。
吴三桂快步走上前来,嗔怪道:“李啸,你既来登州大营,如何不来我处,吴某正欲与你好好把酒畅谈一番呢。”
李啸一脸歉意:“吴将军之意,李某心领。只是上次有劳将军介绍工匠帮我军打造武器,更因有将军作保,李某方得欠钱却能拿回武器使用。李某欠将军人情良多,心下惶愧,如何敢更多叨扰。”
“咳,你这个人哪,想得太多。上次我已和工匠说明,说了你日后钱款宽裕了,定会全额返来,却不急于一时。”吴三桂爽朗地笑道。
未等李啸回答,吴三桂一把揽住李啸的肩膀,一边热情地对李啸与上官云杰说道:“我已安排了酒宴,两位,走走走,都到我帐下喝酒去。”
吴三帐的军帐宽阔温暖,地上也铺了厚实的地毯。军帐四角都生了熊熊的火炉,让整个军帐温暖如春。
三人互相举杯敬酒,言笑晏然,很快酒过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