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出对方有可能执行的十一个方案后。方信便不再分析下去。因为剩下的方案。执行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对方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人。方信觉得不会停止。而是把所有可能性都算到。
但对方只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切都在纸上谈兵。所以,最低的可能性。对方在拥有强大优势的情况下,是不会用的。而当对方处于劣势的时候。再用也来不及了。
看到被派出去的参谋还没回来。方信便开始进行现有物资的调配。
先是把总物资全部调配给中央部队。剩下的可调用物资则平均分配给两个边路。这样一来。便造成两个边路很多部队只拿到一半不到的物资。而中央部队则有近一倍的物资使用。
调配完毕后。方信开始研究让那个边路做诱饵。那个边路做主攻。至于中央的机甲军。在得到物资补充充足后。便开始分散式的隐蔽。
由于物资调动频繁。在加上中央部队数量大。防御性强。蓝方并没有察觉中央的机甲军已经隐蔽出去。还以为那些无人机甲是中央军的机甲部队呢。
方信看到第一步已经完成。不由的送了口气。现在就看再生资源能不能在自己手上变成物资装备了。如果行。那这场仗可以说胜利在望。
很快,那个参谋便回来了。带来的确实是好消息。方信以打折的方式。把再生资源卖出。换回一批物资装备。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支援两个机甲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一切准备就绪。方信也选定了作为诱饵的部队。就是左路军。左路是一片丘陵地带。很利于机甲作战。而右路则是山高水深的林河地带。不利于机甲作战。
方信之所以放弃有利地形。而转不利的地形为主攻。也是为了加强迷惑敌人。
谁会想到敌人会把不利于作战和行军的地方,作为主攻方向呢。
要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战争终于打响了。一起都按照方信的计划在进行。左路军节节败退。向中部靠拢。有收缩防守的架势。而右路军则一动不动的死守一片山地。
蓝军的攻击也很猛烈。在看到红军节节败退。只有死守的样子。蓝军的指挥官接受了刘志的建议。调动一个装甲集团军在自己的左路和红军的机甲军纠缠。
而调三个集团军为中路突击力量。两个机甲军为右路主攻。想红军是中部发起了猛攻。
刘志看到红军被压制在中路做龟缩防守。而自己这边。不论是大局的全面性。还是物资的精确性。都达到一个自己很满意的标准。便乐呵呵的看着红军的最后失败。
就是期间。蓝军左路军报告说。红军有反扑现象。也没在意。因为当时红军的中路被蓝军打开了一个缺口。他正忙着指挥部对。集中优势兵力。扩大缺口。从而一举歼灭红军。那有功夫管磨洋工的左路军变化。
等他遗憾的看着红军的缺口被堵住的时候。光顾着生气郁闷没抓住好机会。发誓再有一次,一定不会放过。更把左路军的事忘到脑后。
就这样。场外观众的眼里。蓝军如同被胶水粘住一样。和红军的中央部队绞杀在一起。而蓝军的左路。已经被红军的机甲部队突破。并向着蓝军的后勤补给基地扑去。
至于蓝军留作预备队的一个机甲师和两个装甲军。则像得了夜盲症一样。对从身边擦身而过的红军机甲部队。视而不见。悠哉悠哉的在讨论。红军会在什么时候被消灭。
方信看到地图上。红军机甲部队的指挥官发回来的情报。知道部队已经摸到后勤补给基地的门口。即将发动猛攻。
突然,方信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立刻发报。告诉红军机甲部队的指挥官。分出一路精锐机甲部队。立刻向蓝军指挥部突进。又告诉机甲指挥官。一旦遇到强烈的阻击。在减少伤亡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基地。保证突击蓝军指挥部的部队。突击成功。同样。对突击指挥部的部队指挥官下的是在遇到阻击的时候。保证袭击后勤的部队成功。
就在方信发出应急指令的时候。场外已经一片哗然。
当然这不是对场内的战斗。而是对一个。确切的来说是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