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司令官官邸的办公室里电灯通明,照得墙壁上雪白雪白的。秦彦三郎坐在刘一民面前,头低垂着,脸色就和这屋子里的墙壁一样,刷白刷白的。
山田乙三大将逃跑的太快了,连破坏长春城内设施的命令都来不及下。秦彦三郎梦想着依靠河边正三的主力在长春城下消灭东北人民抗日联军主力、创造日军战史上的奇迹,也没有下达破坏长春城基础设施的命令。这些小鬼子不是心慈手软,而是贼心不死,还想霸占长春呢!
秦彦三郎是被俘,不是投降。刘一民故意说他是举手投降,是要他明白,彻底投降才有出路。
刘一民俘虏的日军将领多了,过去刘一民从没有想着劝降,那些家伙们交待彻底了也不行,刘一民总是要把他们送上审判台的。现在情况不同了,我军就要彻底消灭关东军了,已经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了,刘一民考虑问题就得多从政治角度考虑了,秦彦三郎是关东军副参谋长,在关东军内有相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果能劝降他,对彻底瓦解关东军有重大作用,可以加快整个东北、远东、蒙古的解放步伐。因此,刘一民在大战开始之前还有心情这么和颜悦色地和秦彦三郎谈话。
秦彦三郎在日军中算一号人物,倒也不怯场。见了刘一民没有害怕,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一言不发。
刘一民不着急,回头有的是时间和秦彦三郎切磋,不怕他不投降。就算他不投降也没有关系,顶多浪费一粒子弹而已。
看着秦彦三郎一声不吭的架势,刘一民有不温不火的说到:“日本帝国主义早晚是要灭亡的。你心里也应该清楚,弹丸之国。竟敢蛇吞象。中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呢,就去打苏联。刚打完苏联就去打英美,日本国啊,这是自取灭亡。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我军很快就要消灭关东军了。等消灭了关东军,我军百万大军纵兵入关。你想想,华北方面那帮警备师团会是我军的对手么?要不了多久,我军就会登陆日本。如果你现在投降,协助我军做工作,我军会在审判你的时候考虑你的立功表现的。”
秦彦三郎好歹也是关东军的少将参谋长。历史上他之所以坚持向苏军投降,是因为裕仁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无条件投降,他只是比较明智而已。现在裕仁天皇可没有宣布投降,秦彦三郎如果投降。他在日本的亲属恐怕就要遭殃了。因此,现在让他投降确实是有难度的。
刘一民见秦彦三郎不为所动,淡然一笑,语调也变得欢快起来:“我该说的话都说了,你下去好好想想吧。想通了,愿意投降,就给看管你的战士报告一声,可以让他们带你来见我。如果你执意不投降,想给裕仁天皇殉葬,也无所谓,我成全你。可以公审枪毙你,也可以让你到西伯利亚去服苦役,在哪里的冻土层上修铁路、修公路。要是你的体力够好,又能侥幸不被黑瞎子、白瞎子吃了,你就能有福气听到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要是你没这个福气,那也不过是给西伯利亚的狼虫虎豹增加点口粮而已。好了,我要去消灭河边正三的主力了,你下去好好想想吧!”
说完,刘一民挥手让李凌风派人把秦彦三郎带下去,留下李凌风,简单询问了一下特战大队、狙击大队伤亡情况,交待李凌风立即组织特战队、狙击队结束城内战斗、迅速布防,然后就领着叶挺、李凌风、**风、朱哲晓上车去检查三纵的布防情况。
长春城市规模太大了,李清只能把布防重点放在沈阳到长春的铁路、公路方向,依托长春城,形成了一个有五道战壕组成的扇面防御阵地。此时,三纵阵地上还是一派热火朝天的阵势,战士们都在抢修工事,期望着能够在日军主力赶到前把工事修的更坚固一点。
刘一民直接去了第一道防线。
跳进战壕,从一个战士手里接过工兵锹,用力拍打了几下战壕边堆砌的虚土,觉得战士们拍的很实、很牢固,刘一民无声地点点头。
有一个排的战士很聪明,弄水把战壕前全部泼湿,结成了溜冰。刘一民看后,拿过一个手榴弹,拉上弦摔了出去,一声爆炸后炸开了一个小坑,不影响冰面整体的光滑。刘一民大喜,让李清马上下令三纵各部队在每道防线前都泼水。反正现在天冷,水一洒上就解冻,最起码可以让战壕前的虚土结冻,坚固一点。
钻进仓促之间挖出来的防炮洞,刘一民感觉不够坚固,躲过日军重炮一轮、两轮炮击可以,如果日军重炮持续炮击的话,必然是一个洞毁人亡的结局。
看完防炮洞,刘一民顺着战壕走了一段,见战士们在战壕里提前布设地雷、炸药包,心里就沉甸甸的,知道战士们都做好了阵地失守、牺牲在阵地上的准备。
好不容易从战场上磨练出的精锐部队,刘一民是绝对不允许把部队损失在日军的炮火下的,那是无谓牺牲!打仗不能那样打,真要是那样打,我军就和**的水平一样了。
看完了三纵阵地,刘一民思索了一下,觉得我军炮群暂时赶不到战场,日军的炮兵部队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到战场,同样都是驮马驮载。但是,日军从四平出发,要比我军炮纵从白城出发距离近的多,他们一定会先于我军赶到战场。一旦日军炮兵部队先赶到战场。三纵在城外的野外工事铁定守不住。因为我军没有时间构筑坚固工事。靠刘建立指挥的二纵、六纵、九纵从后背突击也不完全行,他们是步兵,赶不上日军的速度,连日军驮马驮载的炮兵的速度也赶不上,还承担着切断日军中路主力与西路主力联系的重要任务,只要小鬼子有一个精锐师团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