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17日,晚上11时46分。
作为核武器计划的总负责人,齐亚亲自来到了现场,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刻。
核试验已经进入到不可逆过程,伊拉克的第一枚核武器,光明,已经静静地矗立在了地下核试验基地的最中心。
这是一枚使用铀235制造的核武器,伊拉克为了制造浓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浓缩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有了核原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制造一枚核武器不仅需要有用作裂变燃料的原材料,也就是铀235或者钚239,更要有触发装置,以及一种能在核弹发生爆炸前使大部分燃料发生裂变的技术,核武器发射爆炸,其实就是链式反应的不可控进行。起爆装置关最大技术难题是高爆炸药的合理配置。起爆时,在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同时引爆快速燃烧和慢速燃烧的两种常规炸药,让浓缩铀的内部核反应超过了临界体积,形成链式反应,才能实现真正的核爆炸。如果定时误差超过上述要求,或者两种炸药配比不对,就会大幅度降低常规爆炸所产生的压缩效果,致使核爆炸威力减半,甚至形不成核爆炸。
为了验证能否成功,需要在此之前,进行大量的模拟,这也是大型计算机的重点所在,(当时在我国,是用手摇计算机进行计算的,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者致敬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土方法,支撑起了我国的脊梁)
核试验,就是为了证实。他们的这枚核武器,真的发生了核爆炸
齐亚对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
地下核试验的最外侧的坑道出口处5公里的地方的自动爆炸控制台及检测仪器控制台设前,齐亚还在注视着自己的这些设备,一会儿,他们将记录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我们该后撤到安全地带了。”海达尔哈姆扎道,一会儿,这里会发生猛烈的核爆炸,爆炸之强。足以引发地震,他们得撤退到安全的地带。
“好的,我立刻就走。”齐亚虽然这样着,还是最后留恋地看了一眼,最后才上了自己的汽车。
5月18日,凌晨零时十五分。
地面下传来了沉闷的一个响声,接着,整个巴赫塔兰地区。感觉到了地面的震撼。
齐亚也感觉到了脚下在微微颤抖,他恨不得立刻就到现场去,但是,现在是绝对不可以的,不过,这么剧烈的震动,不可能是仅仅那些炸药的爆炸形成的,一定是发生了他们需要的核爆炸而且,他几乎可以猜出,在现场正在发生着什么。
他们的孩子。光明,在程序的控制下,先是引燃了炸药,接着,炸药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开始推动铀块,铀块被压缩,达到了临界体积,发生了链式反应,在爱因斯坦质能转化方程的理论下。因为质量的减少,巨大的能量被转化形成,这些巨大的能量,以光辐射和冲击波的形式大量释放出来,地下核试验区域内预先建设好的内壁和设备材料发生蒸发。设备在消失前,记录下了此时发生的一切,高温和压缩的冲击波会使核试验区域周围形成空隙和裂隙甚至改变洞壁上的结构。形成孔穴。在接下来的几秒钟内,温度冷却、气压消散、孔穴内气体的成分开始按顺序冷凝,冷凝顺序按相对蒸汽压或沸点进行。岩石和重放射性核素元素。同墙内壁上的熔融岩块一起,在洞的底部积聚成熔融的泥胶土。再过几个小时,上面的顶部会坍塌进入洞内,形成一个垂直的“碎石”竖井,如果深度不够,会在地面形成一个弹坑。现在的深度足够,但是,也可能会导致整个山体有明显的下沉。
在爆炸发生完毕之后,一辆经过防辐射改装的奔驰88重卡,就驶入了现场,他们需要去将检测设备运回去。
这时,就会体现出地下核试验的好处来,地下核试验中,所有的爆炸都是发生在地下的,而核辐射已经被上面厚厚的泥土挡住了,只有很少的核辐射会透露出来,剂量比核电站发生事故造成的泄露要低得多,如果是大气层内的核试验,第一批进入的人员,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而现在,他们面临的危险要小得多。
可惜啊,看不到美丽的蘑菇云了,齐亚心想,他们下面的工作,就是需要对这次核爆搜集的数据进行研究,改进他们的核武器,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下枚核武器的研制上。
至于核爆炸发生完毕之后的事情,就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