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的制造成本,这东西再贵也要造啊!
又不是一堆废铁,造多点也不怕,打仗的时候能够用得到的。这就是传说中能够提高战争潜能的玩意,大力发展是肯定的。
同时投入民用的时候,政府还要给与免税之类的政策扶持。
一旦到了战争时期,那些飞机都能够参与到对前线的物资运输当中,从而脱离公路、铁路的限制。
并且使交战国无法准确摸清中国的物资运输能力,并对大战役的估算错误。
中东省科威特地区的机场,此时是不断的扩建再扩建,扩建的物资则用铁路运往伊朗,然后用船运往中东省。
而对同盟国的普通物资出口,同样也是通过铁路运往伊朗沿海,然后再和同盟国交易。
不过这些生活物资暂时只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交易,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德国的交通并不是那么方便。
再则,不论中国从新疆修往伊朗的铁路还是从云南修往缅甸的铁路,都是有协约国在检查的。
运输的军火只能出口给协约国。
但是在中国海,中国的商船却开始向科威特运输军火,特别是16年开始。运输量明显增加。
如今中国形成了三种对同盟国的出口方式,一是靠潜艇,二是靠商船,三是靠飞机。其中潜艇贸易效率太低,其中潜艇可以直接运到德国,而飞机暂时则不行,但等到德国的机场修好后,也可以直接从科威特飞到德国,不过比较浪费运输能力,因此直接对德出口还是靠潜艇。
不过造船能力比较紧缺。因此潜艇还是造得不多。
运输机则造得比较多,但一年400架的产量相对来说也不高,一天才一架多一点的产量。
轮船运输的成本最低。数量最大,就是路途远一些。
但中国此时也要对海外市场进行出口,并且轮船主要是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火出口。
同时奥匈帝国与德国则努力的修着公路和铁路,以保障中国的物资能够畅通的运往德国卖掉节操去修仙全文阅读。
并且中国正在向出口运输所用的汽车,这些汽车直接开进伊朗。然后又轮船运往科威特。
汽车并不是军火,中国则是以中东省所需为由。
随着中国在阿拉伯半岛上建立了军事基地、机场等设施,中国对阿拉伯半岛的掌控也逐渐稳固。
为了保护贸易安全,江渝在年初再次向中东省增兵,中东省的兵力达到了五个师的规模。
协约国就算是想打中东省,也没办法了。
英国陆军的那群乌合之众。对于中国陆军来说并无太大压力,尽管英国陆军不这么会打仗,但江渝还是给予足够重视。以确保对同盟国的贸易能够万无一失。
随着贸易的展开,中国的军火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有的则被运往奥匈、德国。
同时还有很多粮食运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些粮食什么的,直接就从铁路进行运输。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这三大帝制国家则用黄金进行支付。
德国通过发动无限制潜艇战,限制了协约国的从美国的物资进口数量。又因为与中国打通了贸易路线。很多程度上解决了同盟国物资缺乏的问题。
这样的贸易动静并不小。
首先让协约国起疑的是,中国商船开始频繁的进入阿曼湾,并将货物不断运入科威特地区。
在中亚细亚,中国正通过铁路不断向科威特运输粮食、罐头、纺织品等生活物资。
中国在科威特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就算是中国开始向那里移民,也不可能造成那么大的市场。
再加上协约国并没有拿到这些物资。
显然这些物资不是向协约国出口的。
另外,中亚细亚天空上不断飞过的大飞机也引起了协约国的调查,本来以为那是什么作战用的飞机。
结果派间谍到科威特一看……尼玛!竟然是运输机。
中国正在用轮船、飞机不断的把货物运往科威特,然后再把物资卖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再通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把物资运往奥匈帝国和德国。
这让协约国无比震惊!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竟然打通了与同盟国的贸易通道。
此时英国才明白,当初中国为何死活都要阿拉伯半岛这块殖民地了,那块殖民地给了中国,中国就能够与同盟国进行贸易。
难怪中国愿意拿出两亿英镑来买。
谁是傻瓜?
法国佬不由吐槽,英国内阁太愚蠢,太短视了。
而且让协约国震惊的是,中国运来向同盟国运输物资的飞机,竟然是金属飞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