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声连天彻地,从今天清晨一直打到了傍晚。喊杀的声音,也一阵接着一阵不曾停歇。头裹红布手持火枪的耶稣圣兵在十一个炮兵队(炮兵都是共济会从神圣罗马帝国雇佣来的)的66门3寸大炮的掩护下,如潮水一般涌向元兵固守的营垒!仅仅一个白天,元兵在鹿特丹东面,沿着莱茵河北岸构筑个八个大营之中的七个已经被耶稣圣兵攻破!
装备了滑膛枪,又得到神圣罗马帝国专业炮兵加盟的耶稣天*,展现出的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元兵的想象。大元国虽然号称有百万天兵,但是自从几十年前和天道教神圣派的战争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打过真正的战争。现在汇集在鹿特丹州的几万大军中,只有波兰开来的3000马队是和真正的军队打过仗的。其余的军队最多就是和土匪乱民较量过……还不一定稳赢!要不然现在大元国内怎么会有那么多共济会的土匪没有被剿灭?
在过去的几个月,这支负责剿灭耶稣天国的元兵所取得的战果,不过是跟在耶稣天*屁股后面接收他们放弃的城镇,最多就是杀一些“疑似”耶稣圣兵的老百姓报个功。虽然收复失地和斩首的功劳很不少,但是谁也没想过要和耶稣天国的军队真打一场硬仗,就连远在布鲁塞尔督军的尼德兰总督也先帖木耳也没有想过这事儿。
这些欧罗巴新附军早就不是当年打天道骑士团时候那样了,几代世袭的兵油子,又因为元宝交钞贬值,造成他们的饷银根本不足份儿。哪个欧兵要不在军营外面兼份差,自己就算饿不死,家人也得饿死。这样的军队。谁还能指望?
至于八旗兵,寻常的欧人还以为他们天兵无敌。不过也先帖木耳是知道内情的。早在几十年前对付忽秃伦的时候,八旗天兵就已经不行了。被天道骑士团的钢甲骑兵打得满地找牙!要不是欧人新附军人多势众。忽秃伦不用放瘟疫就能打胜仗了。
所以打完天道骑士团后,大元八旗兵就成了镇宅的吉祥物。已经几十年没有大出动了。也就是偶尔出动八旗炮队、火枪队,去给新附军打打气,顺便也兼一下督战队。
不过这几十年来,大元周遭倒也安稳。先是忽秃伦病把整个欧罗巴还有西亚、北非都扫了一轮。各国都是人口大减,元气大伤。休养生息都来不及,哪儿有功夫讨伐大元?
在忽秃伦病的疫情得到控制后,华夏世界又发生天道教分裂事件,虽然没有爆发神圣战争。但是大明帝国也不大支持神圣派诸国在西方的扩张了。
与此同时,恺撒压倒了教宗的神圣罗马帝国又和振作起来的马木鲁克王朝打起了地中海战争——神圣罗马帝国想要先打败大元国的盟友马木鲁克人,再去北伐消灭大元国。而马木鲁克人则想趁着神圣罗马帝国将主要精力用于陆上防御大元国的时候,夺取地中海控制权。
在这种形势下,大元国又出了几个与民休息的“明君”,成天醉生梦死,对东进南下的兴趣都不大。于是大元国的军队就愈发安逸起来了。而长期安逸的结果,自然是原本还能战的新附军也步了八旗兵的后尘,彻底的朽坏了。
如果不打什么大仗,外人倒也无从了解元兵的强弱。只晓得他们有百万大军,还有六千万人口,是个很难对付的巨无霸。可是现在。四五万人的元兵和六万多耶稣天国的圣兵,就在鹿特丹城外摆开一战,正是检验元兵战斗力的最佳时机。
恐怕大元丞相脱脱和尼德兰总督也先帖木耳这等人物,现在都没有想到,这场鹿特丹会战之后,大元国就将陷入内外交困之中了。
索伦全现在已经有些歇斯底里的样子了。几个月前他还只是一个被大元官府通缉的邪教头目,随时有可能被捕送命。虽然面子上总是一副不惧官府的模样儿,可是心里面甭提有多害怕了。走在大街上看见官差都有一种拔腿就跑的冲动。哪怕在埃森矿区发动起义,还击退了科隆府开来的几百元兵。他提着的一颗心都没有丝毫要放下来的意思。他力排众议,不去乘胜进攻科隆而是沿莱茵河北上鹿特丹。表面上的理由仿佛是为了获得外援,可实际上还是为了寻个海口。方便在苗头不对时逃走……
哪怕后来他得到了海上送来的两万支火枪,几十门大炮和一万副胸甲还有三万顶头盔的巨量军援,还在鹿特丹城内登基称了天王。心里面还是忐忑得很,大元国毕竟有百万雄兵!其中还有二十万号称无敌的八旗天兵。耶稣天国的几万条好汉,真的是人家的对手?虽然之前耶稣天国的圣兵打了不少胜仗,但那都是伏击偷袭或是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以众击寡。在双方兵力相近的情况下,摆开来一战,这还是头一回呢!要是打败了,耶稣天国的国祚大约就到头了。若是胜了……那么他索伦全这个下凡耶稣说不定就能做实了!
索伦全拄着苏鲁锭长枪,站在高处,眼睛一片通红的盯着面前的那个烟火齐冒,仿佛坚不可摧的元兵营地。大声嚷嚷着“皇上帝保佑”和“杀元妖,上天堂”之类的口号,督促着手下的“使徒”们再组织起一次攻击,浑然不顾这个元兵营寨前面的圣兵尸体已经到了密密麻麻的程度——这座营寨是元兵在鹿特丹城下的最后一座大营,一旦被攻破,元兵除了逃往莱茵河西岸(他们在莱茵河上有水师),就再没有别的生路了。
而取胜后的耶稣天兵,就能随心所欲的东进。或是去丹麦省割据;或是直下大元东都克拉科夫;或是干脆沿莱茵河进兵杀回科隆老家,然后再进一步谋取巴伐利亚和奥地利……总之,就是天大地大,无处去不得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