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和骆驼还有马匹行进激起的尘土,在忽必烈和他的大臣重将周围飘动。刘孝元穿着一身崭新的蒙古袍服,头上扣着顶毡帽,按着一把乌兹钢弯刀,不时偷眼打量忽必烈和他身边那些蒙古将领们。
这是大军出征前的阅兵!大蒙古国在中原地区的最后一搏,很快就要开始!为了这一搏,忽必烈真的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河北掠来的,从河南、陕西横征暴敛来的财物,还有大蒙古国历年的积蓄,几乎已经耗费一空。全都变成了蒙古勇士手中的狼牙棒、钉头锤、长枪、抬铳、骆驼铳还有h药,当然还有赏赐。每一个蒙古兵、色目兵和汉兵,在这次检阅结束后都能得到一份厚赐,用来激励军心士气。
忽必烈现在已经是快五十岁的老家伙了,这些日子更是明显衰老起来,头发已经大半花白,腰背也微微有些弯曲重生之大叔崛起全文阅读。不过眸子当中仍然散发出一缕缕精光。看着军队一队队地从面前经过,每经过一队,他眼中的光芒就明亮一分,连弯曲的腰背也更挺直了一些。他身后那些五大三粗的蒙古人,看到眼前这些拥有全新装备和战法的军队如铁流一般的经过,一个个也都眉飞色舞起来。
有了狼牙棒、钉头锤、抬铳和骆驼铳,大蒙古的勇士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呢?
“大汗万岁!长生天保佑蒙古人!”
每个蒙古千人队从忽必烈的马前通过,都会大声欢呼,士气显得是那样的高昂。和去年从大清河畔狼狈逃窜时的蒙古军仿佛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欢呼声中,忽必烈突然回头,看着刘孝元,开口就是流利的汉语:“刘卿。你觉得怎么样?如今的蒙古大军,可否大败陈贼于中原?”
在刘孝元听来,忽必烈的语气中总有那么一些底气不足。他看了眼旷野上浩浩荡荡行进的大军。微微一笑道:“大汗,用兵之道并不只是兵强械精。还需将帅指挥得当……陈德兴能有今日之势,并不都在钢铁、h药,其用兵之道也足称当世名将,大汗不可掉以轻心。”
一番劝说的话语,在忽必烈听来仿佛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此贼的确善于用兵,刘卿……你也熟读兵法,可有什么破敌之策吗?”
刘孝元眉头一拧,仿佛在苦苦思索。他道:“用兵之道,自古就将以正合以奇胜。不过在臣看来,正合易,奇胜难。所谓奇,实乃是险,兵行险招是为奇。如果遇到不善用兵的敌将,奇兵往往有奇效,但是遇上陈德兴这样的良将,兵行险招往往会因险而败。所以在臣看来,欲破陈贼需行正道。结硬寨,打硬仗……”
“结硬寨,打呆仗……”忽必烈重复了着刘孝元的话。仿佛是在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以往,蒙古人作战都强调离合之道,强调灵活机动,硬寨呆仗是蒙古人不屑打的。
但是现在,北明的骑兵显然已经和蒙古不相上下——装备了钢甲的八旗兵,仿佛比只有皮甲护身的蒙古骑兵还强一些呢!而且北明的步兵也都是骑马步兵,这种一人一马(不是战马)的部队上草原或许不够瞧的,但是在河南地区机动已经足够了。河南的平原才多大地盘?纵横不过五六百里,如果不惜马力。三天就能跑个对穿了。再说,眼下蒙古人在中原的群众基础是远远比不上大明的。中原百姓早就知道有汉家王朝崛起,还累败蒙古!俨然有了一统天下的苗头。那些想从龙立功,当个开国功臣的北地豪强到时候会站在谁一边,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所以大范围的机动作战,非但不会给蒙古人带来多少胜算,反而会让他们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相比之下,还是硬寨呆仗和北明军扛正面比较靠谱。如果正面不敌,那也甭玩什么机动了,有这点力气直接往西跑,去别失八里再开个局面多好?
想到这里,忽必烈重重点了下头:“对!就要结硬寨,打呆仗……”
……
刘阳沿着背街的小巷急急地走着,才转出来上了大路,就看见一队扛着狼牙棒的蒙古兵从面前慢慢地开过去。现在开封城里面的蒙古兵不知怎么回事,都不用弯刀弓箭,扛着跟6尺多长的狼牙棒上街来溜达。这玩意儿看着就挺沉的,也亏得这些蒙古人扛的动。
刘阳现在剃光了头,穿上了红色的僧袍,脑袋上还带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