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就像是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一样,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肯定会被高看一眼。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就给人的感觉很一般了。
在欧洲足球,巴塞罗那、阿贾克斯等俱乐部在培养年轻人方面非常有名气,这些俱乐部青年队出身的年轻人。总能被人高看一眼,而其中最出色的‘年轻天才’还没有正式踏上英超赛场,身价就能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高度。
相比之下,厄齐尔出自沙尔克04,就只能是个普通球员。
所以。尽管厄齐尔是沙尔克04的年轻天才,在德国足球也有那么一点点名气,可身价却一直提不起来,曼城才能仅仅花费300万欧元就等到他,即便这个身价,也足够让沙尔克04满意,同时让很多媒体诟病了,他们认为这笔交易非常的不值。
但现在有了这个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的进球,就有德国媒体笑称,“光是这一个进球。曼城就都赚回来了。”
当然,这有夸张的成分,但真算下其实也不为过。
按照本赛季欧足联做出的欧冠预算,所有欧冠比赛会给带来七亿欧元的收入,其中有五亿三千万欧元都会作为奖金进行分配。
小组赛的出场费是四百四十万欧元:每支参加小组赛的球队将先拿到两百万欧元的酬金,小组赛每场的出场费则为四十万欧元。
同时,每场比赛的胜利的奖金也十分丰厚:小组赛的获胜奖金为六十万欧元,平局球队将有三十万欧元入账。
每支进入十六强的球队将会再获得两百二十万欧元的酬金,八强两百五十万。进入半决赛的球队会有三百万欧元入账,最后的冠军球队还将会得到七百万欧元。亚军也有四百万欧元的补偿。
这个意义上讲,32支进入小组赛的球队都已经有四百四十万欧元稳进腰包,再加上电视转播以及球票分成、周边等收入,每支参加欧冠小组赛的球队。都能够有近千万欧元进账。
论起单场比赛,光是战胜皇家马德里,就能让曼城多出三十万欧元收入,也就是说,厄齐尔的进球至少价值三十万欧元,这个进球还让曼城无压力的拿下一个晋级十六强名额。再加上胜利带来多出的电视转播分成,以及获胜给曼城名气影响、球市的活跃,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厄齐尔的进球价值肯定超过百万欧元。
所以德国媒体的说法并不为过。
在报道球员表现之余,媒体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曼城在欧冠的成绩。
G组被称为‘死亡之组’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就算是‘最不被看好’的曼城,也是上赛季的英超冠军,而皇家马德里和拜仁慕尼黑都是欧洲豪门,是欧冠淘汰赛的常客,甚至是欧洲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结果三轮比赛下来,曼城三战全胜全取9分。
不少媒体在感叹成绩之余,也发出了疑问,“曼城是怎么做到的?那个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夏天里没投入多少的曼城,为什么会踢的这么好?他们真的有这么强的实力?”
当然,曼城成绩好,对英格兰足球整体是个好消息,这代表英超联赛会赢下更多的欧足联积分,这对于扩大英超联赛的影响力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英格兰媒体对本国球队在欧冠赛场成绩好是喜闻乐见的。
不管曼城在英格兰有再多的死敌,但那也是内部矛盾,地区、区域足球的矛盾,所以在对外方面,英格兰媒体都会支持本国的球队,所以在曼城取胜后,英格兰媒体一致对曼城展开各种赞扬。
这方面英格兰和西班牙是不同的。
西班牙足球里,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是绝对的死敌,这完全是‘政治’的影响下造成的。
加泰罗尼亚人根本不满马德里的统治,他们一直想要从西班牙分裂出去,尽管政治环境和历史导致现在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和首都的矛盾却是刻骨铭心的,于是矛盾就转移到了足球领域。
所以当皇家马德里成绩不好的时候,支持巴塞罗那的媒体可不会报以同情,他们只会出言讽刺,甚至是欢欣鼓舞的庆祝,当皇家马德里和其他国家球队比赛的时候,他们也会支持其他球队,希望皇家马德里失败。
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仇恨程度。
在这一点上,曼城在英格兰的足球环境要好的多了。
这里就可以想象,皇家马德里回到西班牙后,主帅卡佩罗将要面对怎么样的压力了。
当然,这就和曼城无关了。
在比赛结束的赛后,英格兰媒体也不全是曼城的正面消息,有几则消息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那是关于曼城中场乔伊-巴顿的。
乔伊-巴顿是出身曼城青年队的球员,自小他就是曼城的天才,正为职业球员后,他也一直在为曼城征战。
如果乔伊-巴顿能表现再好一些,又或者在基冈执教时期,曼城的成绩能更好,那么乔伊-巴顿就可以和利物浦的杰拉德相比,两人都是打上球队标签的球员,可以代表各自的球队。
这则消息就和乔伊-巴顿有关。
乔伊-巴顿的经纪人维利-麦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巴顿在曼城的出场时间越来越少,他不是很受主教练万胜喜欢,所以他已经有离开的打算。”短短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悍然大波!
虽然这句话是维利-麦凯说的,乔伊-巴顿本人并没有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和乔伊-巴顿有关,否则维利-麦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这条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那可是乔伊-巴顿!
虽然乔伊-巴顿素有‘坏小子’之名,无论场上还是场下,总是有他不安分的消息,可总归他出自曼城青训,是纯正的曼城人,他在曼城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所以当听到他要离开的消息,很多媒体都争相来到曼城训练基地,希望能采访到乔伊-巴顿本人来证实。(未完待续。)